贵州省黔南州地方志,荔波现存早的一部县志是郑珍的《荔波县志稿》,郑珍(1806——1864),字子尹,晚号柴翁,别号子午山孩、五尺道人、且同亭长。生于遵义西乡天旺里一个仅有几亩薄田的农家。自幼勤奋好学,记忆力过人,寓目辄能背诵。为了给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,他的父母在1818年放弃了西乡的田产,把家搬到东乡乐安里的垚湾,靠近其外家居住。他的舅父黎恂,曾任浙江桐乡县令,藏书甚多。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。他刻苦研究三十多年,终于在经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。他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《巢经巢经说》一卷、《仪礼私笺》八卷、《轮舆私笺》二卷,《凫氏为钟图说》一卷、《亲属记》一卷、《说文逸字》二卷、《附录》一卷、《说文新附考》六卷、《汉简笺正》八卷、以及《深衣考》、《老子注》、《辑论语三十七家注》、《说文大旨》、《说文谐音》、《转注考》、《释名证读》、《说隶》、等等。
的确,郑珍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成就是十分突出的。然而,在史学和文学方面,更显示了他杰出的才能。一八三七年,他应遵义知府平翰的聘请,同莫友芝一起撰修《遵义府志》。此外,他在史学方面的著作还有《郑学录》、《荔波县志稿》和《世系一线图》。
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,主要表现在他那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诗作上。他家境贫寒,曾参加过砍柴、烧火、纺织、耕锄等劳作,对于民间疾苦、官吏贪酷,均有比较深切的体会。他的诗如《捕豺行》、《六月二十晨雨大降》、《者海铅厂三首》、《酒店垭即事》、《经死哀》等便真实地反映了这些内容。另外,他的诗还生动地描绘了山川秀色、田园美景,反映了人生哲理和生活的情趣。
一八六四年九月十七日,他因咽喉溃穿而卒,葬于遵义禹门子午山。 清咸丰五年,号称“西南巨儒”的遵义举人郑珍任职荔波教谕(相当今天县教育局长),撰写有《荔波县志稿》留存至今。他在县志中记载,荔波属于古代九州当中的荆州,秦汉时期属于百越溪洞地。作为县名出现,称为象郡毋敛县。毋敛县后来改称荔波州,时间是在宋开宝三年,是荔波二字首次出现在史籍里,全称应该是“大宋岭南西路庆远府荔波州”。此后,荔波二字沿用至今,绵延千年不变。
荔波作为年代久远的地名,字形华丽,字义精妙,字音纯粹,好看好听好记。荔波县名本义,有多种美丽的阐释:一是说县城有西门大井,水质甘冽,泉涌突突,井浪翻滚,碧波荡漾,井上有荔枝树,树大如伞,树影婆娑,人们便以荔枝与碧波,命名县名为荔波。二是说县城有三个古老布依寨,分别是播远寨、更播寨、板结寨。甲良方向地势高,县城地势低,来县城赶场叫“背拉远”,意思是去下方那个播远寨赶场。可能古时到县城,常常借宿于播远布依寨,故有此称呼。荔波县城地处一个小盆地,四周青山屏障,圆形盆地万顷良田,碧绿樟江从城郊田坝蜿蜒流过。以四周青山屏障为界,县城低洼小盆地是内坡,外方则统称外坡。内坡,谐音就叫荔波。三是布依话“荔”是好看、美丽之意,“坡”布依话是山坡之意,荔波二字,是布依族用本地话取名,其义就是美丽的山坡。在荔波县境内92%原住民都是布依族、水族、苗族、瑶族,荔波地名有个规律,就是少数民族最先用本民族语言取名,后面才用汉字谐音记录下来。
客服 QQ: 766556009(微信同号)
购买流程: 联系客服 → 沟通确认 →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→ 邮箱或QQ在线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源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、代下载,中国县志网7×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!
扫一扫加QQ 扫一扫加微信
上一篇:贵州省黔南州《民国荔波县志稿》八卷 郑珍 潘一志修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
下一篇:贵州省遵义市《康熙龙泉县志》一卷 张其文编集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